⒈ 驚視不安貌。
⒉ 眼目轉(zhuǎn)動求索貌。
⒊ 勤謹(jǐn)貌。
⒈ 驚視不安貌。
引《易·震》:“震索索,視瞿瞿。”
《禮記·玉藻》:“視容瞿瞿梅梅。”
孔穎達(dá) 疏:“瞿瞿,驚遽之貌。”
清 黃景仁 《大雨宿青山寺即謝公宅》詩:“宵夢猶瞿瞿,蒼崖恐崩掣。”
《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(shí)論選集·國會請?jiān)竿緯庖姇罚骸扒曳峭秸摿袃晌镏愅眩⑵兽q兩物與國家相關(guān)之利害,或可使當(dāng)?shù)丽啮娜惑@悟。”
⒉ 眼目轉(zhuǎn)動求索貌。
引《禮記·檀弓上》:“始死,充充如有窮;既殯,瞿瞿如有求而弗得。”
孔穎達(dá) 疏:“眼目速瞻之貌。”
⒊ 勤謹(jǐn)貌。
引《詩·唐風(fēng)·蟋蟀》:“好樂無荒,良士瞿瞿。”
毛 傳:“瞿瞿然顧禮義也。”
《新唐書·吳湊傳》:“湊 為人彊力劬儉,瞿瞿未嘗擾民,上下愛向。”
清 黃宗羲 《黃季真先生墓志銘》:“燁燁影堂,三忠六儒。孫曾在位,芒射瞿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