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猶攔路。
⒈ 猶攔路。
引《史記·陳涉世家》:“其故人嘗與庸耕者聞之,之 陳 …… 陳王 出,遮道而呼 涉。”
《梁書(shū)·劉孝綽傳》:“小生之詆,恐取辱於 盧江 ;遮道之奸,慮興謀于從事。”
唐 高駢 《赴西川途經(jīng)虢縣作》詩(shī):“紅額少年遮道拜,殷勤認(rèn)得舊將軍。”
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小梅》:“見(jiàn)有挑葵花燈來(lái)者,遮道苦求,可免災(zāi)難。”
⒈ 擋在道路中間。
引《史記·卷四八·陳涉世家》:「陳王出,遮道而呼涉。陳王聞之,乃召見(jiàn),載與俱歸。」
《三國(guó)演義·第六回》:「始皇巡狩至華陰,有人持璽遮道,與從者曰:『持此還祖龍。』言訖不見(jiàn)。」